白癜风个体化治疗方案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718/4658782.html

戴高乐:最远的距离在人与人之间。朋友越多,我就越喜欢狗。

他如此悲凉的话语,源自于他曾不被同胞理解,不被盟国承认。但他从未放弃。

戴高乐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打小就给他讲法国的历史。法国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使爱国情节从小就渗透他的骨髓。

一战爆发后,戴高乐成为一名侦察兵。无论情况多么危险,他都会想方设法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由于表现突出,他被调往主战场凡尔登。

战斗中,他身受重伤,倒在血泊中。法军以为他阵亡,把他列入阵亡名单,并通知了家人。

其实他只是昏厥,德国兵把他俘虏后,关押起来。

一天,他伺机逃跑,因个子太高,被德国兵一眼瞅见,抓了回去。

他没死心,又偷了一套德国兵制服。结果,军服小得像紧身衣、超短裤,他再度被德军发现。德国兵抓住他时,笑得前仰后合。

他仍思谋逃跑,德军忍受不了他,把他送到了惩罚营。

可他还是不“安分”,学德文,给难友讲军事概要、机械化武器和对战争的影响。

他按时锻炼,尤其在寒冷天气,更要活动筋骨。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就能战胜寒冷,战胜一切。

战后,戴高乐回到法国。

有一年,他见到了当时的总理莱昂·勃鲁姆。

戴高乐畅所欲言:德国还可能会发动战争,并提出了防御措施。

总理坚称,法国有马其诺防线,法军防守也很牢靠。

戴高乐摇头:法军弱不禁风,一击即溃。

戴高乐本想就改革法国军队提些建议,但总理的电话一直在响,他只好告辞。

年,戴高乐撰著的《法国及其军队》出版了,再一次提醒法国应该为战争作准备,然而无人重视。

当有人注意到他时,法国已经到了危急时刻。

德军翻越了阿登森林,踏上了法国的领土。

法国北部的道路都被溃败的法军堵住了。但德军基本不屑于管溃败的法军,冲着法军高喊“快点儿往南逃,别挡道,我们可没工夫抓俘虏!”

这些话传到戴高乐耳边,他羞愧不已。

5月11日,戴高乐被任命为第4装甲师指挥官。这个师由各个部队东拼西凑组成,残缺零碎,被命令可以独立作战。

戴高乐毫无怨言,急忙在通往巴黎的两处要道——埃纳河与埃莱特设置障碍,建立防线。

第二天黎明,戴高乐率军发动了进攻,消灭了许多德军士兵,还击溃了一支护送队。

尽管之后的几天,戴高乐连续战斗,共推进了公里。

但德军在整个战场上占有绝对优势,戴高乐回天乏力。

6月5日,法国总理雷诺在焦虑中调换政府要员,委任戴高乐为法国国防和陆军部副部长。

为了抗战到底,几天后,戴高乐前往英国,向丘吉尔寻求帮助。

他对丘吉尔说,法国很坚强,会坚持到底。

丘吉尔不相信,因为英国远征军已经被德军包围了,他不想再做无谓的支援了。

戴高乐不肯放弃,恳请丘吉尔派些战斗机到法国去。

丘吉尔回绝了戴高乐的请求。

戴高乐悲愤地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国肯定不会举手拱让。

终于,丘吉尔给了戴高乐个人一架飞机,让他飞回法国。至于其他,他表示无能为力。

结果,戴高乐刚抵达法国机场,就听到一个消息:法国投降了,雷诺总理被迫辞职。

戴高乐震惊不已。

面对一个多月就失去的国土,戴高乐两眼蒙泪。

他决定逃亡英国,在那里组织抗战,复国雪耻。

但因拒绝为法国傀儡政权效力,戴高乐一直被秘密警察监视着。

所以戴高乐逃离法国的方式,十分戏剧化。

年6月17日上午,戴高乐到机场,送一位英国将军回国。

秘密警察就在他身边徘徊。

飞机慢慢滑行。突然,舱门迅速打开,有人一把把戴高乐拽进了飞机。

骤然间,飞机腾空而起,呼啸而去。

这离奇的一幕,把秘密警察惊得目瞪口呆。

当天下午,戴高乐就在英国见到了丘吉尔。

18日晚6点,戴高乐在BBC大厦发表了演讲。

他说,法国并不孤单,英国会支持法国与德国抗战到底。他呼吁法国人和他联络,共同抗御外敌。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相信他,因为他太年轻,只有30岁,他们怕他无法统领战斗。

没几天,法国傀儡政府对他进行了缺席审判,判他死刑。

但戴高乐没有消沉,他积极筹备武装、集结力量。

他的努力打动了几个爱憎分明的军官,果断地跟随了他。

不久,每天都有志愿者来到英国,加入到他的组织中。队伍渐渐壮大,竟有了多人。

7月14日,戴高乐举行了阅兵式,宣布成立“自由法国”。

英王参观了这小小队伍的检阅仪式。消息传遍了世界,鼓舞了很多法国人,有很多飞行员也加入进来。

当英国空军去轰炸德国本土时,戴高乐的飞行员也参与了战斗。

戴高乐有了陆、海、空三军,虽然是缩微版的,但毕竟是一股正义凛然的力量。

考虑到物资不足,他和英国达成协议:他拥有“自由法国”的最高指挥权,英国不得干涉;“自由法国”的开支,由英国支付,战后归还。

戴高乐让许多法国人感动不已。

有些寡妇甚至把结婚戒指寄过来,作为抗战经费。

由于英国的支持,其他国家也开始重视戴高乐,各界人士、各种机构开始对他捐助,帮他渡过难关。

法国在非洲有很多殖民地,法国投降后,这些殖民地又被新建的法国维希政府控制。

戴高乐想,在殖民地有很多将军,他们不会都是怂包,把他们召集起将是一股积极的力量。

丘吉尔还有一个小九九:其中法国殖民地达喀尔位于赤道,相当于大西洋上的一个巨大军事基地,如果它成了“自由法国”的辖区。那么,英国就可以使用它了。

丘吉尔许诺,一定要派出一支强大的舰队,支持戴高乐。

不过,所谓的庞大舰队只有2艘破旧的“巴哈姆”号和“坚决”号、4艘巡洋舰、1艘“皇家橡树”号航母、几艘驱逐舰、1艘油船、3艘运输舰。

戴高乐已经很满足了。

为了躲避德军的飞机和潜艇,舰队在大西洋上绕道而行,速度很慢。

年9月23日,在清晨的雾气中,舰队接近了达喀尔。雾气太大,什么都看不清。戴高乐用广播向达喀尔喊话,告诉岛上的人,他们的目的不是侵占,而是友好结盟。

但达喀尔还是向舰队开了火。

戴高乐只好决定去卢费斯克休息一下。

下午3点,卢费斯克海滩上站满了人,都是迎接他们的。可是,驻扎在邻近的维希部队却开了炮。戴高乐只好退回了海里。

英国舰队指挥官是坎宁安海军上将问他,如果失败,“自由法国”怎么办?

他说,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持下去。

舰队继续前行,向杜阿拉驶去。刚一进港,就看到了热烈欢迎的人群。

戴高乐心上一暖。有了这次成功,他更加勇往直前了。

他踏遍非洲荒原,到各处视察、演说,不断壮大队伍。

在乍得,他遇到了伏击,“自由法国”的官兵几乎全都死掉了;

在拉堡,他乘坐的破飞机出了故障,又掉在了沼泽地里。他从烂泥里挣扎着爬出来,又继续前行。当他在凉丝丝的秋雨中回到英国时,他觉得,复国的梦想已经很近了。

英国正与德国发生激烈空战,英国的情报机构和保安机构多了起来。

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自由法国”遭到了中伤,险些解体。

一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突然告诉戴高乐,他的部下米塞利埃是个间谍,经常暗中和法国维希政府联系,为此,英国逮捕了他。

戴高乐很惊讶,要求亲自处理此事。

戴高乐去狱中看望米塞利埃,米塞利埃很憔悴,但也很镇静。

米塞利埃要他留意两个人。

戴高乐回去后马上叫来那两个人。

不等他发问,那两人便承认,自己是英国情报处的人,是他们设计了米塞利埃事件,以破坏“自由法国”的实体和声誉,试图使其瓦解。

于是,戴高乐要求英国政府必须在24小时之内释放米塞利埃将军,并道歉。不然,“自由法国”将向世界发表宣言,与英国决裂,永不往来。

丘吉尔知道,戴高乐说到就能做到,到时英国就会大失体面。丘吉尔很难为情地向戴高乐致歉。

戴高乐明白,英国支持他,是出于自身利益,他不能完全依靠英国。

为了壮大“自由法国”,他希望能和美国建立关系。可是,罗斯福觉得他野心勃勃,是为个人谋利,因此,只承认法国维希政府,对“自由法国”十分不屑。

戴高乐独木难支,感觉疲惫至极。

想到黎巴嫩、叙利亚等法国殖民地也驻扎了很多法国军队,戴高乐想要吸收这部分兵力,又风尘仆仆地向中东进发。

没想到,这一次,他连连获胜。

年1月,他的部下勒克莱尔凭借简陋的装备,取得了几场胜利。

6月8日,“自由法国”和英军打着盟国旗帜,穿过边境,进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自由法国”占领了此地。

没想到丘吉尔致电戴高乐,说英国可以代表“自由法国”,向叙利亚、黎巴嫩发表独立演说。

丘吉尔此举相当于把占有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功绩归于英国。

戴高乐当然不同意。

可出乎意料的是,驻叙利亚的维希部队瞧不上“自由法国”,已暗中向英国投降。

叙利亚和黎巴嫩原本就属于法国,只有法国才有权处理它们是否独立的问题。

戴高乐去游说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维希官员,他们被戴高乐的真诚打动,几千人投向了“自由法国”,并迅速建起2个旅、1个装甲师。

戴高乐凭着坚韧的性格带着解放法国的思想,走遍了中东荒漠。

在法国本土,反抗德国的地下活动一直存在。

年,反抗者暗杀了德军官兵,“小胡子”盛怒,作为报复,抓捕了上千个法国人,并枪毙了几百人。

戴高乐听到此事后,发表讲话,表示要铭记同胞的流血牺牲,并为死去的同胞致哀5分钟。他的举动激励了法国人,法国本土开始呼应他进行战斗。

为扩大力量,戴高乐在德国入侵苏联后,主动示好苏联。

戴高乐亲自前往苏联大使馆,表示全力支持苏联。

苏联政府也发表声明,承认戴高乐将军及他的“自由法国”。

但美国始终拒绝承认戴高乐及“自由法国”的政治地位。

罗斯福觉得戴高乐高傲自大,难以相处。戴高乐则觉得罗斯福作为大国领袖,高高在上,看不起人。

丘吉尔调和双方,但二人始终水火不容。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卷入战争。世界上26个国家向德意日宣战。

美国打算成立“联合国家”组织,将同盟国联合在一起,共抗德国。

戴高乐也想加入盟国,但罗斯福对他很冷漠。

他遣人去华盛顿协商,罗斯福没回应。他认为戴高乐不能代表法国。

最后,还是丘吉尔说服了罗斯福。

戴高乐开始与盟国共同行动,但还是会受到一些排斥。

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直逼意大利。

丘吉尔提出,乘胜追击,直抵罗马;罗斯福反对,觉得应该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戴高乐则认为,登陆法国有好处,既能占据有利地势,又能拥有海空军基地,还有抵抗组织支援,能帮盟军大忙。

但他的话,没人搭腔。

罗斯福和丘吉尔一致认为,他只有参战的份儿,没有策划的份儿。

对于英美的无视和羞辱,戴高乐气愤难当。

年春天,戴高乐正式建立了法国本土部队。尽管部队只有一些轻武器,但积极应战。他们破坏铁道线、电话线,发动攻击,并引领盟军突进。

两个月内,他们俘获德军2万人,让德军陷于混乱和惶恐中。

盟军行动顺利,胜利在望。罗斯福打算召开首脑会议,由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参加。

因为斯大林不想和“蒋”碰面,罗斯福便把会议一分为二,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会议为“开罗会议”,有苏联代表参加的会议为“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会议主要确定在法国的什么地点开辟第二战场。最终,诺曼底成为首选。

法国是戴高乐的祖国,戴高乐之所以颠沛流离、受尽苦楚,就是为了复兴法国,可是会议却将他排除在外。

原因是罗斯福想在战后把法国纳为美国的殖民地,丘吉尔也有这个意思,所以他们心照不宣地隔绝了戴高乐。

为了抑制戴高乐,英国禁止戴高乐用无线电与法国本土联系。

戴高乐愤怒不已,也将英国驻法办事处的无线电截断了,英国只好又恢复了戴高乐的通信网。

英国不甘心,又唆使一个叫达福的人控告戴高乐。达福本为英国间谍,在试图打入法国情报部门时被抓现形,拘留服刑。达福逃出后,向法庭哭诉,遭到戴高乐政府的虐待。英国便准备拘捕戴高乐。

戴高乐气闷不已,也推出一件事,控告英国政府。

年,戴高乐的部下梅尼埃遭到英国的扣留和盘查,突然死去。

戴高乐要求详查死因,并表示,既然英国可以抓捕戴高乐,那么法国也可以抓捕丘吉尔。

时间已是5月份,距离诺曼底登陆越来越近。

大战在即,英国想尽快解决问题。丘吉尔拿出英镑,封住了达福的嘴,并请戴高乐和谈,才算把此事了结。

6月3日,戴高乐宣布法国为独立国家。

第二天,丘吉尔要求戴高乐到美国与罗斯福洽谈法国问题。

戴高乐倔强地说,法国有自己的政府,为什么要外人来参与?

丘吉尔大怒:“要想解放欧洲,没有美国根本办不到,如果让我在你们之间做选择,我只能选罗斯福。”

6月5日晚,戴高乐无法入睡。此时,诺曼底登陆正在进行。

第二天,诺曼底登陆胜利的消息传来,戴高乐站在窗前,眼里蓄满了泪水。

他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丘吉尔兴奋地打电话给戴高乐。

丘吉尔说,一小时后各个流亡政府将发表演讲,顺序是挪威国王、荷兰女王、卢森堡大公、比利时首相、盟军总司令,最后是戴高乐。

戴高乐一听,顿时无名火起。

他质问丘吉尔,凭什么把他排在最后,而且还排在盟军总司令后面,这分明是不把他当成法国代表。他告诉丘吉尔,他拒绝演讲,而且也不许名法国联络官上任。

丘吉尔也火冒三丈,发誓要把戴高乐关起来,不让他回法国,若他敢走,立刻击毙!

外交大臣急忙制止丘吉尔。丘吉尔只好重新安排。

戴高乐进行了独立演讲,大力赞誉说,如果没有他们的顽强抵抗,诺曼底登陆战将很难成功。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高度赞扬,说他们可与15个师的正规军相媲美。

由于盟军的每支部队都需要法国联络员,戴高乐的军队显示出极大的价值。

但英美两国还是对他不予肯定。

为了替换戴高乐政府,罗斯福甚至在法国建起“盟国军政府”,让艾森豪威尔执掌大权。

但艾森豪威尔拒绝了。

艾森豪威尔明白,在法国,除了戴高乐部队,根本不会有别的部队协助。

他走访了戴高乐,诚恳地表示,自己相信戴高乐政府。

戴高乐说,将由自己的军队攻占巴黎。艾森豪威尔豁达地同意了。

6月14日,戴高乐登上了“战斗”号驱逐舰,返回法国。

他激动无比,心里默念着:“祖国,我回来了。”

他一上岸,就被人群包围住。人们热泪滚滚,哽咽着,哭喊着,让他呜咽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战争使法国濒临绝境,在人们一片茫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戴高乐顽强地建立起了新政府。

¥30戴高乐传从士兵到将军世界军事曹松豪纸质版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7购买已下架

可以说,无论何时何地,戴高乐精神都是可贵的。对于每个国家来讲,这都是熠熠闪光的品质;对于每个人来讲,这都是积极向上的情怀。

戴高乐的性格,孤傲清高、倔强坚定;他的爱国热忱,动人肺腑、催人泪下。

《戴高乐传》严谨而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戴高乐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塑造了一位法国领袖和世界伟人的形象,是迄今为止有关戴高乐的最新和最详尽的传记作品。

该书的出版对于人们深入了解戴高乐,研究20世纪法国现代史,具有深远的意义,堪称一部经典的名人名传。

该书作者是法国著名新闻记者、评论作家、历史学家保尔-玛丽·德拉戈尔斯,曾作为戴高乐派积极参与政界活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最新档案和第一手材料。

译者是法国史研究资深学者、翻译家曹松豪先生,为翻译这部长达万字的巨著,他前后花了两年多业余时间,三易其稿,精心完成。

人民日报题为《中国与他有不解之缘-写在戴高乐传中文版出版之际》文章,对该书作了专门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zhisf.com/amedqh/1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