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肢体暴力给人带来的伤害和痛苦,生活里却没有多少人会重视言语带来的伤害。并且关系越是亲近,我们似乎越没有办法心平气和:

“我怎么知道”“生病了可千万别找我”“你自己不会看吗”

明明可以好好说话,张口就是反问;揣着一腔的关心,出口却是责备。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起来道理好像都懂,但就管不住嘴。

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

正如著名演员李诞所说,人生不是一关又一关,人生是一段又一段关系。

《哈佛成人发展研究》在一项长达75年跟踪调研中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快乐和健康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财富跟名望。

而关系中的冲突,无论是化解还是引发,多数都绕不开沟通二字。我们都希望和身边的人保持好的关系,但很多时候,下意识的话语一说出口,关系反而变糟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其著作《非暴力沟通》中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经历过伴侣短时间内联系不上的情况。不安的情绪笼罩之下,我们很容易会灾难化或极端化当下的想法,觉得被抛弃,对方不再爱自己。

这个时候,如果任由自己的情绪横冲直撞,就容易出现责备、讥讽、吵闹等不良方式的表达,抱怨和指责的话脱口而出:

“我给你打这么多电话你都没回!你根本不爱我!分手吧!”

这样的行为不但无益于两人间的沟通,也会不可避免地给对方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引发对方的反击。这种在争吵中持续互相伤害,升级“战火”的行为,被称之为“冲突的对称升级”。

升级了冲突,激化了矛盾,原本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只留下了伤害。

美国心理咨询专家帕雷夏·伊文斯在一书中指出,语言虐待(Verbalabuse)也是一种暴力。

当人在受到语言暴力的攻击时,情绪的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由于语言暴力相对于肢体暴力更加隐蔽,它造成的影响往往会持续很久。

其实在某些语言暴力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我们未被看见的需求。

比如当你指责对方说:“你一点都不理解我”的时候,其实是渴望得到理解的,但这时候对方因为被指责了,通常也会有很大的情绪,比如委屈,生气。

于是,冲突再次升级,“受伤害-报复-伤害对方-对方报复回来-再次受伤害-报复”的恶性循环上演。

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我们将大量时间用于自己的反驳,而非倾听对方的声音,导致旧有的沟通模式重复,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如果我们渴望改善关系,并不需要将所有分歧的观点都解决。只需往前迈一步,改善我们倾听的方式,就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我们需要明白,在“冲突性对话关系”中,某些过激的言语是他人表达自己需求的一种方式。

首先要做的,是控制住自己驳斥的冲动,把注意力放在发生了什么、对方有什么感受、哪些需求没有被看见。

很多人认为倾听是一种“被动行为”,但实际上倾听的姿态是重要的。

它可以传递出信息,无论是眼神的接触,还是简单的点头,亦或是简单的“嗯嗯”,都能告诉对方“你的想法很重要,我在听”。

在理解事情原委,以及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后,最好还能鼓励对方直接说出自己的期望,希望我们具体怎么做。

当我们专注于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后,指责、攻击,或者是谩骂就开始消融,剩下的就是那个需要被拥抱的需求。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与人沟通,最重要的是能听出言外之意。”让对方亲口说出自己的言外之意,或许也是一种好方法。

在咨询的过程中时常发现,一些来访者由于自己从小成长于语言虐待的环境,把很多不好的表达习惯内化了,从一位受害者,渐渐变成了加害者。

当他们觉察到这点之后,往往会陷入自责,甚至不愿再与人沟通的境地:「明明体会过被言语伤害,也知道这样会伤害别人,可有时候,那些刻薄的话语就是会脱口而出。」

对于有此困扰的人来说,这不是命定的结局,仍有重建沟通模式的机会。

当我们能够在新的关系中保持理性的沟通,而不施加给别人语言的伤害时,也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次蜕变。

但这不会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既需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合适的方法:

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Communication,NVC)由马歇尔·卢森堡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他认为人们可以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有意识地使用语言,真诚、清晰的表达自己,尊重和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的实施方法并不复杂,只包含了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步骤。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步,尽量客观地描述事实,不带任何评判。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第三人称的描述视角,去重新理解整个过程与情境。不要夸大,也不要扭曲,更不要有任何绝对化或者一般化的结论和评论。

第二步是表达自己对此的感受,而不是判断。当对方能够体会到我们当下真实的情绪,能更容易让彼此产生同理心,有利于之后展开沟通。在表达感受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负面的评价和批评。

第三步是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很多时候感受不被理解,并不是因为这个感受不合理,而是基于不同的成长背景,对方无法百分百体会到我们的情绪。可以试着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帮助对方来认识你的感受与自身需求的关系。

最后一步,尽可能具体地提出自己的请求。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些什么,而且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或过于抽象,别人就很难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在理解非暴力沟通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有意识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在实际的沟通之中,这样才能逐渐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

当你学会控制情绪,并合理有效地表达,而不是用否定别人和抱怨的方式时,你会更容易在亲密关系中享受和人连接带来的幸福感,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zhisf.com/amedzf/1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