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ask.bdfyy999.com/

引言

希特勒于一九四O年春重新拟订了“黄色方案”。德军要从法比边境进攻法国就必须首先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然后才能南下法国。这样,纳粹德国又一次将它保证的荷、比两国领土不可侵犯和中立的诺言置于不顾,向低地国家发动了进攻。

还在挪威的战斗正在进行之际,希特勒就开始在西线集中了一百三十六个师,其中包括拥有三千辆坦克的十个坦克师、七个摩托化师、三千八百多架飞机,准备分三路发动攻势。北路由包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向德、荷边境进击;中路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向卢、比阿登山区突破;东路由李勃上将指挥的C集团军群对马奇诺防线佯攻,迷惑法军。

而德军拥有统一的指挥部,操有进攻的主动权,掌握有波兰战场使用新战术、新武器的经验,士气也比盟军旺盛。希特勒经过几度踌躇之后终于下令在一九四0年五月十日凌晨发起进攻。德国政府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提出在它们不对德军入侵进行抵抗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其“中立”。

同时,德机猛烈轰炸这些国家的机场;空降部队迅速着陆占领了桥梁和其他战略据点。从北海至马奇诺防线,德军发动了全线攻势。五月十日晨,德国空降部队在荷兰首都海牙着陆,企图占领王宫、生俘女王及其政府官员,但被荷军击退。德军在鹿特丹的空降取得成功,并在该地构筑了工事。

在南部,德国空降部队占领了马斯河的多尔德雷赫及莫尔狄克两处桥梁和要塞,把荷兰切成两段,荷军被迫撤退。在北部,德军企图夺取须德海通往北海的堤坝,打通到阿姆斯特丹的通路,但未能得逞。五月十一日,法国派第七集团军增援荷兰,占领伐尔赫伦岛,但被德军击败,被迫撤至布雷达。德军于五月十三日逼近鹿特丹。

德军装甲部队同时向海牙进攻,迫使威廉敏娜女王及几位内阁大臣登上英舰逃往伦敦。鹿特丹的军民不畏强暴,依然同德国侵略军浴血奋战。德军对比利时的突然袭击是在五月十日凌晨开始。德军很快击溃了比军的顽强抵抗,突破了比利时的边境防线。在这种情况下,比利时改变了自己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呼吁英、法给予援助。德军的空降部队在艾伯特运河西岸着陆,在装甲部队的掩护下迅速占领了该运河的三座桥梁。

同日下午,英、法盟军机械化部队向比利时防线推进。五月十一日,德军在东面突破了列日以北的比军防线,向布鲁塞尔挺进。五月十二日,比军沿马斯河阵地撤退,防守安特卫普至那慕尔防线。五月十三日,德军又发起进攻,跨过梅齐尔河后受阻于卢万和日昂布鲁两地,但联军总司令甘末林下令盟军撤离比利时,避免德军从南部的包围。德军乃于五月十七日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德军不断发起进攻,比利时的大部分战线相继被突破。

在五月十日,德国A集团军群集中了精锐部七个坦克师顺利通过卢森堡向比利时南部阿登山区挺进。由克莱斯特指挥的坦克兵团率先采用闪电战术,进入阿登山区,德军沿着崎岖的山道,猛冲猛打,致使法军惊惶失措,放弃抵抗。仅在三天之内,德军坦克部队轻而易举地越过了阿登山脉一百多公里,深入法国境内。

五月十四日,德军三个坦克师已全部渡过马斯河,攻占了色当。法军内部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英法盟军深感局势严重,准备反攻,但英法派去轰炸马斯河上桥梁的十个航空大队均被德军炮火击退,法国坦克部队向色当的反攻也失利,未能阻挡住德军继续前进。五月十五日,德军坦克部队突破法军前沿阵地后分兵两路:一路进逼巴黎;另一路沿着宽阔的公路直奔英吉利海峡。

五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德军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沿索姆河北岸西进,攻下亚眠进入索姆河口的阿布维尔,使英、法、比在北部的部队陷入重围,失去了与其余法军的联系。这时,法国总理雷诺改组了政府,自任国防部长,贝当为副总理,达拉第改任外长,魏刚接替甘末林任法军总司令。法军统帅部曾试图挽回败局,组织几次反击。

戴高乐上校指挥的新建第四坦克师在拉昂和阿布维尔重创德军,俘敌六百多人,但是,法军在局部战斗中的胜利已无法改变整个战局。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占领阿布维尔后于五月二十四日掉头北上,直扑英吉利海峡,穷追英法盟军,使三十六万英法盟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至比利时边境的海边。正当盟军危在旦夕之时,希特勒于五月二十四日突然下令A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停止前进,将阻止盟军撤退的任务交给戈林,从而使盟军得到了绝处逢生的机会。

五月二十六日,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将军收到英国陆军部的命令,要求迅速撤回在法国的英军。他们利用集中在海边的几百多艘船只,包括各种军舰、商船、快艇、大小帆船,从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四日经过昼夜苦战,把大约三十三万八千名英法和其它盟军运达英国。另有四万多名法军未及撤退,当了俘虏。这次大撤退保存了英军实力,这就是战争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希特勒之所以作出要求坦克部队停止前进的决定,从政治上是想“同法国缔结一项合理的和约,这样,容易同英国取得协议。在英国认为可以保住体面接受的基础上讲和”。从军事上看,德军坦克部队“需要休整”,“加上戈林想为空军争功。德国空军紧缩海边口袋陆地,可以完成包围英法盟军的任务”。不论希特勒出于何种动机,他的这一命令使盟军死里逃生。

但在大撤退中,英国有二百四十艘船只被击沉,一百八十架飞机被击落,丢下七百辆坦克、十三万辆汽车及许多武器弹药。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法军坚守索姆河和从埃纳到蒙梅迪一线,其精锐部队和精良装备已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战役中丧失殆尽。在能够继续作战的七十一个师中,包括四个坦克师,每师拥有的坦克只有五十至八十辆,作战飞机所剩无几。

英国留在法国还有一个步兵师和一个残余坦克师,约三千人,一百八十辆坦克,而德国共有一百三十个师,其中包括十个坦克师,士气、装备大大超过法军。六月五日至九日,德军中路和北路集团军渡过索姆河和埃纳河,开始向法国首都巴黎发动进攻。七日,德军切断法军瓦兹河与索姆河的防线。九日,隆美尔指挥的坦克部队到达鲁昂郊区,迫使法军向巴黎撤退。十日,法国政府匆忙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十一日,丘吉尔飞往图尔同雷诺会谈,法国请英国给予援助,但丘吉尔只答应在一年后派二十至二十五个师增援法国。

法国内阁在同一天举行会议,投降派贝当、赖伐尔、魏刚等人鼓吹法国败局已定,主张同德国和谈。尽管雷诺想继续与英国一道战斗,不愿单独媾和,但多数内阁成员认为德国占领法国已在眼前。由于投降派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六月十四日,巴黎城防司令把巴黎拱手让给德军。雷诺政府在六月十四日巴黎陷落后,又从图尔迁往波尔多。

德军的胜利也改变了墨索里尼对战争的观望态度,六月十日向英、法宣战,在法国背上捅了一刀。墨索里尼集中三十二个师的兵力进攻阿尔卑斯山阵地。六月十六日,法国内阁举行会议,决定要求停战,雷诺宣布下台,勒布伦总统宣布任命贝当元帅为新内阁总理。在贝当内阁中,投降派势力占了优势,新政府准备向德国投降。十七日,贝当发表广播演说,声称“应当停止战斗”。但是,希特勒没有立即同意,命令德军继续向濒临大西洋的波尔多推进。

六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希特勒同墨索里尼举行了会谈,讨论同法国和谈的条件。希特勒主张和谈条件要能“使法国政府继续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职权”,使“法国舰队中立化”,不致落到英国和美国人手里。他不同意墨索里尼提出对法国领土的要求,也不让他参加停战谈判,致使墨索尼从慕尼黑扫兴而归。十九日晨,德国政府答复贝当政府,接受停战谈判。

希特勒故意把签订停战协定仪式安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所在地:贡比涅森林,把博物馆保存的当年德国签订停战协定的法国元帅“福煦乘坐的列车车箱”拉出来推到原处。希特勒亲自参加了这次签字仪式,当法国代表波齐格尔走进车厢后,德军参谋长凯特尔宣布停战条件。六月二十二日,停战协定签字;两天后,法、意两国也签订了停战协定。

根据法、德停战协定,法军被解除武装,全部武器交给德国;德军占领法国全部领土的五分之三。为防止法国流亡政府的成立,德国政府在法国南部和东南部划出一块未占领的地区,归贝当政府统治,首都设在维希。法国政府虽然向德国法西斯投降了,但法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火焰并未熄灭。七月十日,法国共产党在发表的《告法国人民书》中,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抗击法西斯侵略者。一部分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资产阶级人士也纷纷起来反对卖国投降活动。

法国国防部副国务秘书夏尔·戴高乐将军坚决抵制了贝当、魏刚等人的投降路线,主张战斗到底,他在雷诺辞职后,毅然离开法国,飞往伦敦,建立了“自由法国”运动。六月十六日,他通过英国广播电台发布文告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欧洲军事大国法国沦亡后,被迫单独对德作战的英国,面临着十分危险的困境。

在德国法西斯的严密封锁下,它与欧洲各国的贸易来往被切断,海上被德国封锁。它的大部分重型武器丢在法国,落入德国法西斯手里,国内只剩下两万受过训练的军队,约拥有五百门大炮、二百辆坦克、七百架战斗机和五百架轰炸机。面对孤立无援的严重状况,新组成的丘吉尔政府却不屈不挠,毅然发出战斗号召,誓死与德国法西斯斗争到底。而希特勒则试图通过军事压力和和平攻势迫使英国屈服、媾和,他通过各种渠道劝说英国接受和谈,均遭到丘吉尔政府的拒绝。

丘吉尔认为,英国在考虑和谈建议之前,德国必须保证恢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北欧、西欧各国的“自由和独立生活”。希特勒眼见诱和不成,便露出杀机,于七月十六日签置准备在英国登陆的“海狮作战计划”的指令,他要求在八月中旬完成作战准备工作。德国陆军司令部制订了在英国南部海岸登陆的计划:A集团军的第十六军团六个师从加莱海峡渡海进攻英国腊姆斯盖特和贝克斯希耳之间的海滩阵地;第九军团四个师从勒阿弗尔地区横渡海峡,在布赖顿和威地岛之间登陆;B集团军第六军团三个师从瑟堡出发,在莱姆湾上岸。首批登陆九万人,随后三天内登陆十六万人。规定海狮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

可是,入侵英国不同于入侵法国,因为在英国登陆必须跨过白浪滔滔的英吉利海峡,其最狭部分也相距二十多公里。所以,希特勒要求必须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但是,德国海军在海上作战远非英国的对手,只有空军胜过英国。为此,德国在沿大西洋海岸集结了一百六十八艘运输船、一千九百一十艘驳船、四百一十九艘拖轮和一千六百艘汽艇以及十三个师的兵力。

同时还集结了约二千七百架作战飞机(包括一千零十五架轰炸机),力图依靠自己的空中优势对当时仅有七百架战斗机的英国空军展开“空中闪电战”,从夺取制空权,把英国海军赶出海峡,从而为入侵英国铺平道路。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入侵威胁,英国军民被广泛动员起来了,不少人自动参加国民自卫军对空监视组织,手拿望远镜,背着步话机,密切监视敌机的入侵活动,为迎击敌机入侵作了充分的准备。

德军在讨论实施“海狮作战计划”时,陆海空三军意见不一。海军对这一庞大作战计划缺乏信心,认为计划大大超越了海军的运输能力,要保护这样长的战线不受英国空军袭击是力所难及的;陆军认为:在一条很短的战线上登陆,必然会遭到英国优势兵力的反击;而戈林则鼓吹,不论陆、海军的力量如何,德国空军就足以摧毁大不列颠。德军内部虽然对入侵计划存在分歧,英伦之战实际上在七月十日已经开始了。

七月十日至八月十日,德军空袭英吉利海峡上的英国商船队和多佛尔与普利第斯之间的港口,诱英国空军出击。但是,英军只出动小部分战斗机迎战。德机被击落二百八十六架,英机损失一百五十架。从八月十日至九月七日,德国空军轰炸英国本土,旨在消灭英国空军主力。八月十一日和十二日,数百架德机同英机在空中激战,双方损失几乎相等。

八月十三日,德机出动了一千五百架对英国机场、军事设施、雷达站频繁交替轰炸,但英国军民斗志高昂,英勇迎击。德机被击毁四十七架,英机只损失十三架。从九月初至十一月初,每晚平均二百架德机猛烈轰炸伦敦。在迎击德机轰炸的过程中,英国皇家空军从被动挨打的单纯防御进入有限的进攻。八月二十四日,十一架英机首次轰炸柏林,扔下许多炸弹和宣传品后,安然返航。

英国空军虽然给德国造成的损失不大,但在德国人的心理造成了一种恐惧感。从九月十三日起,英机越过海峡对法国沿海的入侵舰船、港口设施等进行轰炸,英国军舰还对德军占领的主要港口猛烈炮击。从七月十日至十月底三个月中,德机损失一千七百三十多架,而英机只损失九百多架,飞行员损失比例则为六比一。德国法西斯不仅把巴尔干半岛视作同英、法争夺地中海、北非和中东的跳板,而且把它作为以后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

意大利早在一九三九年四月就出兵侵占了阿尔巴尼亚,而德国于一九四O年秋把军队开进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同时在十一月强迫它们和斯洛伐克先后加入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苏联虽然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意识到希特勒迟早会进攻苏联。在希特勒忙于向西欧入侵期间,苏联利用德国兵力被牵制在西线的机会,全力投入巩固国防和加强战备工作,同时把巴尔干半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拉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一九四O年六月,苏联帮助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并于七月至八月,将自己的军队开进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随后将这些地区并入苏联。苏联还重新占有了比萨拉比亚。经过努力,苏联建立起了“东方战线”。匈牙利霍尔蒂法西斯政权也于一九四0年十一月加入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保加利亚在一九四一年二月同德国签订德军过境协议后让德军进驻了本国,并于同年三月一日加入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

南斯拉夫资产阶级中的亲英派利用群众的愤激情绪发动政变,推翻了旧政府,由青年国王彼得二世接管政权,并由空军总司令西莫维奇组织新政府。南斯拉夫新政府宣布在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并同苏联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约。希特勒对此极为恼火,不得不推迟开始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在三月二十七日发出进攻南斯拉夫的命令。德国抽调了第十二、第二集团军和首批坦克群,约三十二个师和一千五百多架飞机,准备在意、匈两国军队的辅助下采取行动。

一九四一年四月六日晚,德机猛烈轰炸机场和贝尔格莱德等城市,德国纠集的八十个师(包括意军四十三个师、匈军五个师)从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向南斯拉夫发动突然袭击。四月十三日,德、意军队在贝尔格莱德地区会师。经过十二天战斗,南斯拉夫政府停止了抵抗,并于四月十七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王和大臣逃往国外。在入侵南斯拉夫同时,德、意两国军队也分别从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对希腊发动进攻。

德军第十二集团军左翼约六个师侵入希腊的马其顿,占领了萨洛尼卡;从南斯拉夫南下的德军也突入希腊境内,进逼科扎尼。四月十六日,英国远征军和希腊军被迫撤向奥地斯山以南,导致从阿尔巴尼亚撤回的希腊军队主力被德军围截,并于四月二十一日向德军投降。意军从阿尔巴尼亚打进希腊境内,从而使英军陷入孤立,终于从海上撤走。北部希腊军队于四月二十二日投降,二十七日德军开进雅典,希腊国王乔治二世和政府逃往埃及,随后又流亡英国。

结语

四月三十日,德国任命特索提格罗将军为希腊傀儡政府总理。德军又于五月二十四日在希腊的克里特岛登陆,同退守在这里的英、希军激战十天后占领了该岛。至此,欧洲大陆的十四个国家,约五百万平方公里,一亿二千九百多万人口都处在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三帝国的兴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xizhisf.com/amedyl/11064.html